Copyright © 2023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福州 闽ICP备10006540
地址: 福州市仓山区进步路25号 办公室电话: 0591-83441193、83476798
科技管理科电话: 0591-83309157、83586273 传真: 0591-83441193 邮箱: fim_cn@163.com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友情链接:
科研成果
SCIENTIFIC PAYOFFS
浏览量:
大环内酯类化合物产生菌的基因筛选及其代谢产物研究
产品描述
作者
江宏磊;方志锴;陈名洪;彭飞;江红;连云阳;
刊物名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年
2017
卷
29
期
11
页
1895-1899
{Author}: 江宏磊;方志锴;陈名洪;彭飞;江红;连云阳;
{Author Address}: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福建省新药(微生物)筛选重点实验室;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
{Journal}: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Year}: 2017
{Volume}: 29
{Issue}: 11
{Pages}: 1895-1899
{Keywords}: 大环内酯类化合物;聚酮合酶;基因筛选;代谢产物;台勾霉素
{Abstract}: 应用Ⅰ型聚酮合酶(PKS-I)基因筛选体系从32株海洋放线菌中寻找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潜在产生菌,通过DNA序列相似性比对从5株阳性菌株中筛选获得了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sp.FIM060065。采用HPLC制备色谱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FW060065,紫外、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表明它与台勾霉素B同质,药敏实验表明其对艰难梭菌、消化链球菌、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厌氧菌显示出较强的抗菌能力。本研究通过基因筛选获得了台勾霉素的产生菌及其相应的代谢产物,为Ⅰ型聚酮合酶基因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证据。
上一篇
31-去甲氧基-他克莫司的突变生物合成
下一篇
嗜盐糖单孢菌FIM SY0001-1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