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创建于 1955 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从事抗生素和微生物药物,工业、农业和环境微生物应用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之一,现隶属于福建省科学技术厅,是省属独立性公益类科研机构。研究所坐落于福州市烟台山南麓,占地约 13 亩。研究所配备了原值约 4000万元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现有职工 87 人 ( 核定编制112 人 ),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9 名,副高级职称人员 19 名,博士 9 名,硕士34 名。设行政管理、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三个部门,其中研究开发部门根据研究领域和重点分设 8 个研究室和 1 个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小组。经批准建立了国家新药(微生物)筛选实验室【福建】、微生物新药研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福建省新药(微生物)筛选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红曲微生物技术开发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微生物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微生物及化学制药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化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福建省药品再评价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微生物药物自动发酵平台、福建省微生物分析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药物制剂技术研发平台、福建省红曲菌种资源及其产业化技术服务平台、福建省海洋药用微生物资源平台等十多个省、市级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
建所65年来,研究所坚持以微生物药物研发为主要方向,贯彻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持续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 项目、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及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科研开发课题30 多项,先后从小单孢菌等放线菌和真菌中成功研制了多种微生物来源的化学药物,在全国率先筛选并成功开发了新抗生素庆大霉素、西梭霉素、奈替米星,棒酸新型高效免疫抑制剂环孢素、雷帕霉素( 西罗莫司 )、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免疫增强剂胞必佳等重要医药品种,并成功推向工业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我国医药新品种研发和推动医药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所也逐步形成了被同行所认可的“从小单孢菌等微生物中寻找新抗生素”和“从微生物中寻找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专业特色和优势领域。同时,研究所还先后开展了纤维素酶等工业用酶、酶抑制剂、杀虫剂、沼气发酵、工业废水处理等工业、农业及环境微生物应用研究,技术成果推向实际应用。2012 年以来,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研究所重点开发具有浓厚地方产业特色的红曲及其相关产品,逐渐形成了以微生物药物研发为主,保健品、环保等新领域研究共同发展的专业科研机构。
研究所高度重视对外合作研究和成果转化。同美、俄、意、日、西班牙等国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制药企业的合作交流频繁活跃,同省内外数十家医药科研院校和制药企业建立了“互利互惠”的课题联合研究、人员交流互访、产品开发生产等合作关系。为加速新品种开发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1999年与外商合作创办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福建科瑞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环孢素、西罗莫司、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等原料药均获得GMP证书,环孢素通过美国FDA认证,产品畅销欧美、印度、日本等国。科瑞药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已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特色和国际影响的免疫抑制剂生产基地,为研究所的成果转化产生效益、反哺研究所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7月,福建科瑞药业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增资扩股协议正式签订,完成了公司股权重组。
为切实提高我省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和应用能力,我所与招标集团合作建设福建省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司于2018年6月注册成立,旨在依托我所技术成果、人才队伍优势和省招标采购集团“6•18”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服务平台,构建我省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发展“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公司制运作的技术服务和创新平台。
近年来,研究所坚持以“立足特色、主次兼顾、突出应用、协调发展”原则为指导,以药物研发为主线,不断拓展新领域。积极开展保健食品开发、农业资源利用、环境治污处理等相关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在古田红曲生产菌种保藏保护、降脂功能红曲菌种及生产工艺、微生物(益生菌)发酵植物基原料生产技术开发应用取得较大进展,为人类健康和环境治理等公益民生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不断加强各类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研发基础条件,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努力为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有关品种研发、工艺改进、质量分析、标准制定、技术管控等专业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努力为我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