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3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福州 闽ICP备10006540
地址: 福州市仓山区进步路25号 办公室电话: 0591-83441193、83476798
科技管理科电话: 0591-83309157、83586273 传真: 0591-83441193 邮箱: fim_cn@163.com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友情链接:
科研成果
SCIENTIFIC PAYOFFS
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的分子筛选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
{Author}: 彭飞;方志锴;谢阳;江红;连云阳;
{Author Address}: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福建省新药(微生物)筛选重点实验室;
{Journal}: 中国抗生素杂志
{Year}: 2015
{Volume}: 40
{Issue}: 07
{Pages}: 500-505+515
{Keywords}: 芳香聚酮化合物;分子筛选;代谢产物
{Abstract}: 目的建立一种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的基因筛选方法并获得相应结构类型的化合物。方法依据芳香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所用的II型酮基合酶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约0.6kb目的基因片段,同时通过同源进化和抗菌活性分析对海洋放线菌是否产生芳香聚酮类化合物进行早期评估,并最终从阳性菌中分离得到相应结构类型的化合物。结果利用建立的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基因筛选体系对100株海洋放线菌进行筛选,获得了18株携带II型酮基合酶基因的阳性菌株,通过同源进化和抗菌活性分析后从中筛选到1株与多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lysolipin和xantholipin的酮基合酶基因同源的野野村菌(Nonomuraea sp.)FIM02-765,并最终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多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α。结论本研究通过聚酮合酶编码基因的同源进化分析以及建立起来的II型酮基合酶基因与化合物之间的联系,验证了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的基因筛选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本文还首次从野野村菌(Nonomuraea sp.)中分离得到多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α,这些都为高效利用海洋放线菌资源和基因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